老柳树砍大刀
月亮升起来了,圆胖,银亮。月光如流水,无遮无拦地泄下来,地面上如同覆盖着一层霜,白茫茫,朦朦胧胧。吃过饭写完作业,伙伴们耐不住寂寞,跑出来享受美丽的月光。
伙伴们聚到一起总要弄点游戏玩玩。游戏是童年盛开的鲜花,五彩缤纷,绚烂多姿,童年便在一个一个游戏中不知不觉溜走了。多种多样的游戏和季节、气候、天气诸条件分不开,月光皎洁的晚上,最合适最快乐的游戏莫过于老柳树砍大刀了。
老柳树砍大刀是群体游戏,不分男女都可参加,人数越多越热闹。老柳树砍大刀没有什么技巧,是个体力活,身材魁梧勇猛有力者,就是游戏的优秀人才。人才是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宝,故而双方争执得一塌糊涂,难见分晓,无奈,双方领导只好伸手比划剪子布包锤,胜者先挑,身强力壮者最受青睐,你挑一个,他挑一个,直至挑完为止。挑完了,朋友变成了敌人,双方剑拔弩张,怒目而视,一场恶战一触即发。
打玻璃珠要将手背贴到地面上,有伙伴便弄来一块海绵,一片狗皮,兔皮之类作为垫子,却不能阻挡住严寒的侵袭,以至于有伙伴手背皲裂,宽如韭菜叶,血肉毕现,但并不觉疼痛,游戏如故。又有“鸡手”者,技艺不高而兴趣最浓,磨穿拇指指甲露出肉,轻伤不下火线,咬牙坚持游戏。
身体所受伤害较之游戏给心灵带来的愉悦,微不足道。
叨鸡
傍晚,太阳红通通的,云霞满天。下课铃一响,同学们争先恐后冲出教室,脱缰野马一样奔向操场,叨鸡。叨鸡是凶猛游戏,是男孩的专业,从不招收女学员。说白了,叨鸡就是将自己扮演成一只鸡,模仿鸡叨架的样子,一条腿盘曲在立着的膝盖上方,两只手搬住脚就成了所谓的“鸡”。游戏者用盘起腿的膝盖当作鸡头、鸡嘴进攻对方,啄对方,其腿法不外乎碰撞、下砸、上掀、闪躲几种,一方倒地或盘起的脚落地,即为输。
叨鸡可以两个人单独对抗,更多的时候是群体对抗,也更具趣味性、观赏性。分好班,刚刚还亲密无比的同学彼此成了“敌人”,走到了战争边缘,呛人的火药味弥漫在操场四周。双方做好鸡势,虎视眈眈。开始。不知谁悄悄发布命令,搞起闪电战,妄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对方。口令即军令,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一蹦一蹦,以最快速度长途奔袭“敌方”大本营,顷刻间尘土飞扬,杀声阵阵。混乱一阵之后,战斗进入相持阶段,胜者则得意洋洋,一跳一蹦去支援战友去了。败者垂头丧气,不得不退出战斗,坐在一边,眼巴巴瞅着别人驰骋疆场,希冀为自己“报仇雪恨”。留下来的勇士各找到一名对手,单独决斗,一比高低。身高和体力在叨鸡游戏中至关重要,战斗中处于绝对优势,一冲一砸即能将对方挑落马下,故而,弱者见到强者不敢恋战,落荒而逃。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有时,强者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猛冲过来,若泰山压顶,鹰抓小鸡,但弱者并不与之碰撞,眼看鸡头就要砸在身上了,猛一转身,灵巧地避过锋芒,紧接着返过鸡头,顺势轻轻一推,四两拨千斤,强者站立不稳,扑倒于地,摔了个猪八戒吃西瓜,小河沟里翻了船,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只能等到下一次报仇雪恨了。多数情况下,双方势均力敌,难分伯仲,跳、转、腾、挪、闪、压、砸、冲、蹦、缩、躲,数十回合之后方见分晓。共7页,当前第2页1234567
战斗持续到最后,往往形成一方剩一十分强大者,另一方是几个相对弱小者,由此而进入最精彩的车轮战,弱者轮番进攻,消耗对方体力。恶虎尚怕群狼,强者自觉处境不妙,不急于取胜,先保全自己,遇有可乘之机,各个击破。不久弱者一个一个败下阵去,不得已,只好孤注一掷,群起而攻之,强者一看势头不妙,掉头逃跑,敌进我退,运动中消灭敌人,终究因体力不支,被对“敌军”追上,缴械投降。
天黑了,起风了,春天的风夹裹着寒意袭来,有些冷,但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放风筝
儿时玩的游戏以俗为主,能称得上雅而又流传至今的,惟放风筝而已。
那时候没有人卖风筝,全靠自己动手扎制。找来一根竹竿,小心翼翼地劈成竹篾,不能太厚,不能太薄,带竹竿皮的那层最好,弹性强,不易折断。竹篾削好后,用线绳扎成各种各样形状,老鹰、蜜蜂、孙悟空、仙女等,最后糊上纸,有心性的伙伴还要用彩笔描摹一番,更漂亮。放风筝要去空阔的菜地。早春季节,枯草还没有发芽,只有菠菜、蒜苗不多的几种青菜,春风拂拭下洋溢着盎然绿色。在城镇里憋闷了一个冬天,乍一投入绿色之中,顿觉心旷神怡。伙伴们在绿与绿之间的小路上,摆开架势,准备将风筝连同心中的希望放飞上蓝天。
拥有风筝的不过几个伙伴,大部分没有风筝,但他们绝对是狂热而忠实的随从。放风筝之前要先调试,有经验的伙伴拎着绳子观察一下风筝倾斜的角度,就可以判断出能不能顺利升空,稳不稳。风筝线是从母亲的针线筐里偷来的,缠绕风筝线的木拐子也是自己动手做的。没有风筝的伙伴腿脚最勤快,跑前跑后,忙左忙右,弄出一身汗,就为了看看风筝,摸摸风筝。一个伙伴举着风筝,另一个伙伴手执木拐紧跑两步,唰,风筝窜上空中,然而,好景不长,升得快跌得也快,风筝一侧身,朝一边斜刺下来,落在绿油油的菜地里。马上有许多伙伴冲过去,捡起来,继续试飞。在菜地里来往穿梭,难免践踏着青菜,这时,从远处小屋里出来一位看菜老人,个子不高,头发花白,大声吆喝,步子却慢,似笑非笑的样子。伙伴们早已唬得魂飞魄散,急忙忙作鸟兽散,跑到远处躲藏起来,窥视着看菜人,等到他走远了,才心惊胆战地返回,重新放风筝。有了前车之鉴,伙伴们轻易不敢进菜地,只在田间小路上走动。看菜人坐在椅子上,抽着旱烟袋,远远地瞧我们,瞧风筝,笑眯眯的。我们的欢愉一定勾起了他的童年往事吧。
风筝一个接一个飞上天了,伙伴们的心也一个接一个飞上天,霎时间,天空变得格外鲜艳,格外热闹,为龙为鹰为兔为蝴蝶,五彩缤纷,摇曳多姿。伙伴们仰望着天空,或站或坐,或慢慢后退,眼睛却舍不得离开风筝,心思全集中到了风筝上。没有风筝的伙伴常常在这个时候接过线拐,感受一下飞上天空的喜悦。那天空中飞的不止是风筝,还是伙伴们咚咚跳的一颗心。
西落的太阳将天空映照得红通通的,云霞一片。
突然,线断了,风筝飞了,飞得无影无踪,伙伴望着西方说,风筝追赶太阳去了。
过关
过关有一定危险性,因而是勇敢者的游戏,胆小的男孩无缘,女孩更无缘。
过关说穿了就是分开腿腾空从另一个人身上飞跃过去,是多数人欺负少数人的“残酷”游戏,一个人当关头,余下无论多少都是过关者,是勇士。选关头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亮黑白,也可以出剪子布包锤。选出的关头纵使有满肚子不服气,也只好少数服从多数,乖乖地让别人从头上跨过去。第一关,关头蹲到地上抱成一团,过关人排成一队,鱼贯而过。这太容易了,只须轻轻一抬脚就能顺利过关,那神态那英姿,潇洒得有些廉价。有些勇士实在有失风范,慢悠悠地从关头上迈过去,还故意压低身子,蹭着关头的脑袋,脸上现出不不可一世的自满。面对挑衅,关头惟一的选择就是忍气吞声,将“恨”深深埋在心里,君子报仇,五关之内,眨眼就到。过了一关过二关。关头弯腰手摸脚脖是第二关,手按膝盖是第三关,二关、三关的高度不相上下,过关以手按关头脊背叉腿而越,若体操比赛中的鞍马,区别在于运动员过的是马,伙伴们过的是人。而那些有失风范的勇士,为了展现高超技艺,不得不收敛笑容,猛跑几步,挺身跃起,并不用手按关头的脊背,落地之后,依然不忘现出几丝骄傲的笑容。共7页,当前第3页1234567
以上只是小河沟,大江大河大风浪还在后头,更艰难的考验还在后头。
关头手按膝盖以上大腿跟儿以下便是四关。过前三关鱼目混珠,分不出水平高低,到了这一关便见分晓。先前几关,勇士们或者敷衍了事地按一下关背,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或者根本不用手,如猛虎下山,勇往直前。到了第四关,个个神情肃穆,如履薄冰,一旦失败,可能造成两个方面的严重后果,其一,摔跤,这是身体上的创伤,跌得生痛,却不好意思喊疼,只得忍痛强装笑颜,但仍然引来一片善意嘲笑。其二,充当关头,由压迫者沦为被压迫者,忍受胯下之辱,不但是身份的变化,还是名誉的损害。而曾遭受胯下之辱的关头,由奴隶到将军,从人“人下人”一下子升到“人上人”。第四关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值此生死存亡之际,谁也不敢大意失荆州。勇士们捋捋袖子,伸出手,朝手心里吹口气,眼睛盯紧险关,抬抬脚尖,落下,再次抬脚,助跑,猛跑,到了关前,一伸手,啪,搭在关背上,双臂一使劲,身子腾空而起,双腿左右分开,若凌空展翅,如马跨鸿沟,似鱼跃龙门,身轻如燕,刹那间,险关已过,稳稳落在地上。
五关是最高险最难的一关。关头直挺挺地站在那,只低头不弯腰,万一过不去,从那么高的高度跌落下去,其后果可想而知。过这一关不仅仅凭仗技术水平,更要有勇气,失败者往往不是过不去,而是缺乏勇气,不敢倾尽全力去闯荡去跳跃,与其说是关头挡住了脚步,不如说是自己将自己击败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果鼓足勇气,勇往直前,就一定能成功。
人生不就是过一个又一个关么?很多时候不是过不去横在面前的关,而是过不去自己这道险关。
面包与三角
在销声匿迹的游戏中,面包与三角是最为盛行的,而且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都有玩者。
所谓面包,又称四角,以纸折叠而成。面包游戏相当简单,玩法也较单一,执一面包将另一面包打翻转过来即为胜利,对方面包归已所有。打面包的形式简单,花样较少,然要练就高超技艺,绝非易事。面包在各种各样的地面上会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经验丰富的伙伴会审时度势,选择最恰当的进攻位置,依靠摔打手中面包产生的气流,掀翻对方。只有手段拙劣者才不依据具体情况千篇一律地猛砸对方。面包大小、轻重、厚薄各式各样,要用自己手中的面包对付花样繁多的面包,就要选择不同的摔打方式,于是,便有了砸、扫、切、片、拍、溜之分,而且用力大小不同,进攻方位不同,要求游戏者“因面包而制宜”。故技术优异者屡战屡胜,日进面包无数,拙劣者屡战屡败,所买作业本尚不够折叠面包之用。于是,狡黠者发明出反正一样的面包,即便被打翻,对方亦不易察觉。更有手段恶劣者,将面包中夹杂碗片,增加自身重量,希冀不被对方打翻。害别人也害了自己,因为里面有碗片而套上了枷锁,难以摔打自如,不易赢对方。不赖,技术不佳而肯动脑筋,也算作勇于探索吧。又有不甘失败者苦练技艺,以至于胳膊肿胀,疼痛不能写字,用功之苦,决心之大,甚为称奇。
三角也是以纸折叠而成,玩法相同,不同处在于用烟盒纸折叠。叠三角的材料决定了烟盒纸成为追逐对象,一旦发现家中没有抽完的烟,欣喜若狂,将烟一倒而尽,携烟盒而去,为此常有伙伴遭受父亲斥责。上学放学途中望见路上遗有烟盒,如获至宝,紧走几步,抢上前收入囊中。
打三角游戏无形中促进了大家对香烟品牌的认识,那时虽然不会抽烟,然烟的各种牌子烂熟于心,常见者有“三门峡”、“漯河”、“豫南”、“黄金叶”、“大前门”、“淮河”、“支农”、“红花”、“茅庐”、“白河桥”、“金菊”等品牌,亦有“恒大”、“宏大”、“红艺”等罕见品牌。从对方手里赢过来之后,便将战利品贴在床头上,花花绿绿,五颜六色,颇为喜庆。亦有伙伴因此而爱好收藏烟盒,数年之后,竟有了高雅称号:收藏家,所藏烟标价值数万。共7页,当前第4页1234567
面包和三角是每个男孩都乐此不疲的游戏,童年也在摔打面包和三角中不知不觉度过去了。
铁环
铁环,顾名思义一个铁制圆环而已,简简单单,明明白白,不似魔术师手中的圆环暗藏玄机,奥妙无穷。就是这么一个铁环,不但能成为玩具,而且还能玩出繁多花样。
用一个铁丝钩推着铁环在地面上滚动前进,谓之推铁环,是童年时代颇为盛行的游戏。铁环不能用铁丝圈代替,铁丝圈太轻太细,稳定性差。作为游戏用的铁环多由钢筋或扁铁制成,箍木桶木盆的铁箍最合适。而我们则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用报废汽车的方向盘,砸掉外壳,作为铁环,令伙伴们羡慕不已。
那个年代玩具的一个显著特点,绝大部分是自己动手制作,唯铁环是个例外,但推铁环的铁丝钩是自己动手制作的,也算得上自力更生吧。有了铁环便有了一个好伙伴,如一条忠实的狗,形影不离,快乐的童年在嗤啦啦的声音中增添了新乐趣。推着铁环上学放学,推着铁环去上街,去看电影,去四处玩耍,一面悠闲地走一面轻松地推,要保持铁环在不同路面上稳定旋转,还要躲避行人、障碍物,确要有高超技术。边跑边推铁环是简单的事,闲庭信步般推铁环绝非一件容易的事,这和慢骑自行车一个道理。推铁环的本领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
推铁环时不是总盯着铁环看,偶尔瞟一眼,心不在焉的样子。路人听到嗤啦啦的声音,转身注目而视,投过来笑眯眯的目光,推铁环的伙伴脸上便洋溢着自豪,铁环转动地更欢快了。有时,一群伙伴推着铁环结队而过,其声铿锵,其队有序,其形若雁徙,实为难得一景。铁环虽然简单,但推铁环的花样却多,如套推,铁丝钩从圆环里边插进去,再漫到外面推;如双推,一个手推一个,更有技艺高超者,可推三四个,两只手左右开弓,如牧童驱羊,羊群踊跃向前,队形不散。
童年在铁环的旋转中充满快乐,一圈又一圈向前滚动的铁环,不正是成长的轨迹吗?
陀螺
陀螺是一种古老游戏,千百年来一直较为盛行,只是到了近十几年才慢慢淡出视野,几尽被人遗忘。陀螺因外形略似海螺而得名,上大下小,上粗下尖,又似一个倒立的塔。
陀螺比赛相当简单,比一比旋转时间长短而已,陀螺制作却是件十分麻烦的事。最初,伙伴们用泥捏成陀螺形状,晒干后再玩。然泥陀螺易碎,不能持久,辛辛苦苦忙活几天,制作一堆陀螺,不够一会玩的,故伙伴们后来舍泥而求之于木。不论是泥制还是木制,下面都少不了镶嵌上一个钢珠,泥制陀螺易碎,倒也罢了,那木制陀螺要镶嵌上一个钢珠,并能保持长久不脱落,的确是件伤脑筋的事。刚开始,伙伴们直接将钢珠烧红了,放在陀螺尖上使劲压,钢珠依靠热量和外部压力,深入木头内部,仅露一个头。但钢珠能去也能回,常常是陀螺旋转最快比赛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扭扭捏捏摇摇晃晃倒下去——钢珠脱落了,比赛注定要失败。伙伴不甘心失败,卧薪尝胆,苦思冥想,决定将钢珠直接砸进木头里,但问题又出来了,砸击过程中钢珠飞射出去易伤人,伙伴们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终于有了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用布蒙住钢珠击打,问题迎刃而解。成功者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与同伴比赛,果然屡屡胜出。不过,钢珠虽能持续一段时间,终究有掉下去那一天,伙伴们又不满足了,另辟蹊径者,舍弃钢珠,在陀螺尖上钉上钉子后,剪掉钉盖,以钉头代替钢珠,从根本上解决了钢珠脱落问题。毕竟,钉不如钢珠圆滑,旋转速度慢,稳定性差,持续时间短,成为摆在伙伴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后来,有伙伴探索出新式陀螺,简直有了核武器的威慑力量,稳定性极强,旋转速度极快,持续时间极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毫无悬念地取得霸主地位,于是,群起而仿之,舍木而求之于铁。数年后才知道,这种东西是汽车上的火花塞,
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却接踵而来。过去,抽陀螺的鞭子以碎布条拧制,抽泥制木制陀螺还可以,火花塞陀螺太重,抽不几下鞭子就寿终正寝了,光鞭子就换不及。这时候,有聪明绝顶者,尝试用废弃汽车轮胎网线拧制成鞭,结实,耐用,矛盾迎刃而解。共7页,当前第5页1234567
陀螺游戏的记忆中,火花塞陀螺、轮胎网线鞭子,二者配合达到完美境界,是我们最好的研究成果,此后再无人超越。
对陀螺游戏的不满足,促使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我们也在探索发现中学到新知识,得到了喜悦。
杏核儿
童年里到处都有游戏,到处都有快乐,就连不起眼的杏核儿也能成为游戏的载体。
杏果成熟季节里,我们的杏核儿游戏也随之而来了。因为藏了个小小阴谋,在选择水果的时候,总是固执地要求买杏。有滋有味地享受杏肉后,杏核儿被当成宝贝收藏起来,抑或在外面拾了杏核儿,也收藏起来,可以与伙伴们玩游戏。
杏核儿的游戏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滴杏核儿。可以两个人玩,也可以多个人玩。每人手里握了若干杏核儿,背在身后,喊声一二三,同时伸出手,谁亮出的杏核儿多,谁就有优先游戏权。优先者将各人亮出的杏核儿集中放到一块砖上,作为靶子。杏核儿多时,重重叠叠,杏核儿少时,星星点点,游戏者另取一杏核儿,称为“老母子”,悬于砖头上方,瞄准,松手,“老母子”自空而降,坠入杏核儿堆中,如飞机投弹,砰然惊心。有被崩离砖头者,即归游戏者所有,可继续游戏,若光打雷不下雨,“老母子”滴下去没有将杏核儿炸离砖头,即为失败,由继任者游戏。故一般选择较大较重者作为“老母子”,以期达到重磅炸弹的效果。这滴杏核儿之“滴”字用得妙,不知从何说起,也许是取屋檐滴水之意吧,但窃以为与轰炸机之“轰”字更接近。游戏之初狂轰滥炸,难分水平高下,及至游戏将至尾声尤其砖上仅余一粒杏核儿时,最为惊心动魄,水平高者能十分准确地将“老母子”滴到杏核儿正中,将其打下“擂台”,功夫了得。
其二,弹杏核儿。玩者将杏核儿撒开,在两个杏核儿间以手指头划条线,将拇指和食指握成一个圈,猛然松开,食指弹出去,弹起一杏核儿撞击另一杏核儿。若射中,二杏核儿皆为胜利品,若射不中,或虽射中又触及其他者,或画线时触摸着杏核儿,皆为失败,玩者立即下课,由另一玩者接替。之所以要在二杏核儿间划一直线,乃是限制玩者投机取巧,将杏核儿撒得过密而轻易射中。为了玩弹杏核儿游戏,有伙伴煞费苦心,将小手指指甲留得老长,以便能在两个相距很近的杏核儿间轻轻划过一条细线。游戏有种难以拒绝的魔力,牢牢揪住我们的心。弹杏核儿的高手能将一杏核儿射到另一杏核儿处,刚刚触及便戛然而止,若力小则不能到达,若力大则骚扰其他,必须恰到好处,毫厘不爽。任何游戏都有水平高低之分,弹杏核儿好手能将数玩者杏核儿席卷一空,嘻笑而返。
果核有桃核儿、枣核儿之属,不胜枚举,唯杏核儿可为游戏,盖因杏仁乃美味之缘故吧。
游戏是自己找的,乐趣也是自己找的,遍地皆有,就看你愿不愿寻觅。
捉迷藏
吃过晚饭耐不住寂寞,到院子里去找伙伴们玩耍。天上没有月光,四周黑洞洞的,有些冷清。
不一会,伙伴们从东南西北冒出来,集中到一起,院子里立即热闹起来。没有月光的晚上最适宜的游戏是捉迷藏,隐秘性强,也更有趣味。在我的家乡,捉迷藏谓之“藏老猫”,游戏者要勇敢要机智,单独作战能力强,胆小鬼肯定不敢参加这种游戏。看看士兵到得差不多了,我们的头领——将军发话了,今天“藏老猫”。军令如山,一呼百应,伙伴们马上开始锣密鼓地筹备。捉迷藏不论有多少人,总要分成两班,分班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方法是自由结合,两人个人拼成一组,避开众人,偷偷伸手背手掌,手背为黑,手掌为白。伸完了,将军用手一指说,白的站这边,黑的站那边。于是,伸手背者站在一个阵营,伸手掌者站在一个阵营,双方各派一名代表,伸剪子布包锤,胜者藏,输者捉。谈判代表一胜利,胜方战士个个欢呼雀跃,噢一声,投进黑幕中去了,眨眼间无影无踪。捉迷藏分近藏野藏两种,近藏者,是在划定的区域范围内——一般是院内——躲藏;所谓野藏,不划定范围,天高任鸟飞,藏到多远的地方都不为犯规,只是有一条,不能回家。那时候平房多,小胡同多,夹道多,草丛多,树林多,漆黑夜晚,随便猫到一个地方都不容易被发现。共7页,当前第6页1234567
与此同时,另一方统帅也开始周密部署,下达作战命令,指派一名战士或者几名战士编成一组,负责搜索某一片。接受任务的战士并不多言,一扭身去执行任务了,心里却谋算着怎么促住敌人,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光荣任务。眼前黑沉沉,伸手不见五指,但伙伴们并不畏缩,胆子都相当大,而且,越是黑暗的地方越容易擒获俘虏。伙伴们个个都是侦察英雄,对地形极其熟悉,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对方的藏身范围,干净利落地擒获“敌人”。有时候,兄弟俩可能是两个阵营的敌我,但这时候决不能顾及私情,必须以大局利益为重,毫不手软地拿下亲骨肉。败军之将不可言勇,被擒者只好垂头丧气地返回去。敌方一个接一个被擒获了,彼此面面相觑,暗暗叹息,“不是我们无能,是共军太狡猾”。不久,“敌人”全部被捉拿归案,这一轮游戏结束,下一轮双方互换角色,“侦察英雄”躲藏,“敌人”搜捕。有时候因为一个“敌人”不能捉住,游戏就不能结束,其他人也要耐心等待,直到将“敌人”全部缉拿归案才能进入下一轮。曾有野藏者躲到远处草丛里,久之瞌睡袭来,直至翌日天光大亮。这样的水平实在太高超了,不但“侦察英雄”找不到,战友们找不到,连家人也找不到,一家人四处找寻,急得火烧为燎,他却心安理得,酣然入睡。
夜深了,灯光一盏盏熄灭了,院子里更黑了,伙伴一哄而散。院子里又恢复了平静。
共7页,当前第7页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