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巨洲美文网故事励志故事故事内容详情

关于何炅的励志故事

匿名 2024-01-26 03:50:36 48 下载本文

关于何炅的励志故事

只要你坚持,实现梦想永远来得及。下面是巨洲美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何炅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关于何炅的励志故事1:

阿拉伯语专业奇难无比。我们每天背新词、句型到深夜,第二天在课堂上依然难免犯错。

关于何炅的励志故事

我和我的同学当惯了所谓的“佼佼者”,面对这样的状况都傻了眼: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成就感在哪里?

同学们迅速分成了几类:有不分昼夜苦读阿语的,有抢时间、挤精力学英语的,有心眼儿活搞点儿副业的,也有逃避现实耗费青春沉迷于恋爱、玩乐的。每种选择都体现了一种人生态度,事实上这些大一时的选择最后都导致了不同的就业去向。后来我也发现,除了逃避现实的那部分人毕业时慌了手脚外,不论大学期间学了什么、忙过什么,只要没有虚度光阴,最后都会有路可走。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我要是当年就明白这些就好了。

因为从小在美术、表演、演讲方面受到锻炼,入学后不久我就自觉不自觉地展示出在宣传及文艺方面的兴趣和能力。校学生会也很快注意到阿语系92级有那么一个上蹿下跳的何炅,便向我发出了热情的邀请。

加入学生会让我的大学生活完全变了一个样子。我发现大学的学生会原来可以自主地做那么多事情,而自己也可以从为同学服务中获取无限的快乐。

然而,表面的风光需要背后付出双倍的努力。阿语的学习没有窍门可言,每一点进步都要付出相应数量的刻苦努力。我的同学们都一丝不苟地学到11点宿舍熄灯才洗漱休息,而我往往这个时候才结束学生会的工作离开办公室蹑手蹑脚地回到宿舍,我会悄悄地点上一根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开两三个小时的夜车,尽量把做学生会工作占用的时间补回来,保证自己的学业不要落下。

同学们都惊讶于我的精力和耐力,有时室友睡了一觉醒来还看到我在摇曳的烛光前,常常动用武力把我这个拼命三郎赶到床上去。

在我的入党发展会上,大家这样说:虽然何炅的阿语成绩不算很好,但他的确一直很努力,而且他有为同学服务的热心和能力,较之只会读书的学生更可取。我听得只想流眼泪,更从这席话中听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深深的期待。

1994年的6月,我通过北京市的一次高校小品比赛获得了参加中央电视台当年大学生毕业晚会现场直播的机会。我在那次晚会上表演的小品《渗透》获得好评,我也经由那次晚会见识到另一个五彩缤纷的广阔世界。

面对机会,我没有留恋象牙塔里的风平浪静,未涉世事的我相信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我开始走出校园。从校园走向社会,我比我的同龄人快了一步。

我考虑了很久,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可学生的天职毕竟还是学习。更何况我已经培养了那么多年能力,也该好好学点东西了。于是我做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退出校学生会,推掉一切外界活动,辞掉电台主持的工作,收心回教室,专心学习。

在北外求学的最后两年,我从喧嚣归于平静,安安静静地走着宿舍——教室——图书馆的三点一线,同学们有些惊讶我真能那么彻底地把心收回来,而我也重新感受到了做一个纯粹学子的乐趣。1997年毕业时,我的阿语成绩有了显着的提高,并在系里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地留校担任教师,为我的大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出人意料但完美动人的句号。

关于何炅的励志故事2:

何炅,中国内地主持人。获得第二十二、二xx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主持人奖、第xx届上海电视节电视节目主持人30年年度风云人物、湖南卫视最佳主持人奖,入围20xx年亚洲电视节最佳娱乐节目主持人。

二十岁的时候,我大学三年级。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那时候的状态,就是“疲于奔命”。

三年级的阿拉伯语的学习越来越辛苦,语法难度升级,也有越来越多的词汇和课文要背。

那时的我除了学习,还担任学生会干部,兼任文艺部和宣传部的“要职”。此外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我也有了人生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经由刘纯燕的邀约,我开始在央视主持节目。因为节目组的信任,每期节目的台本也交给我来写。节目是日播的,平日撰稿录像,有时还要出差去外地录制,作为学生兼职来说,强度是很大的。

那时我经常很晚才回到学校,同学们可能已经下了晚自习,甚至都已经睡了,而我只能先在学生会里将自己学生干部的事情都做完,再回到宿舍开始背第二天上课要准备的内容。我们那个年代,学校是限制用电的,每晚要按时熄灯,所以回到宿舍后,我只能搬把椅子去水房学习,因为在整栋宿舍楼里,只有厕所和水房的灯是整晚都不拉闸的。水房的灯为了节约用电都是声控灯,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我就得咳嗽一声,或者轻轻地跺下地面,让灭了的灯亮起来。多年之后回想起校园的学习生活,这是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场景。

冷静地回想,那个时候的我还是要得太多了,什么都想做好,将自己置身在一个比较慌乱的状态里。这样的慌乱可能也是青春期的一种普遍状态,因为不是特别确定自己到底要去哪里,很多事情都处在一个努力尝试、努力要做好的阶段。当然这样的慌乱阶段也并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也许是一定要自己经历了才知道到底收获了什么,才知道要如何选择。

如果可以有重返二十岁的机会,我会选择让生活更饱满有趣一些。比如,好好出去玩一玩,北京有那么多的博物馆,我应该去看看;我也许还可以多花一点时间谈个恋爱;也可以多跟同学们在不错的天气里一起出游。

毕业那一年,我拥有了第一部手机,那部手机是我爸送我的毕业礼物。因为从大三开始有主持的酬劳,我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已经可以自理了,爸妈觉得我太省心了,就送了我这个手机。那是1997年,一部手机居然是爸爸几个月的工资,多可怕。

那时候手机还很少,大家打电话还都得去公用电话亭排队,很不方便,于是我就把手机拿给同学们用,可想而知当时我人气爆棚的程度。哈,其实是因为在疲于奔波的大学生活中,如果不是同学们罩着我,根本没法想象我要怎么撑得下来,无以回报,手机当然要乖乖交出来啦。

而我就这样,在父母和周围人的各种关爱下,在匆忙和波折中,迎来了属于我的毕业季。

其实,毕业最美好的回忆,对于每一代人来说可能都差不多,忙着告别、拍照、散伙饭还有毕业晚会……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北外的图书馆就在我们阿语楼的旁边,那里有一条两旁全是树的路,我们穿着学士服,在那条路上跑来跑去,找地方拍照、合影。

宿舍里,大家都忙着收拾东西,然后扛着大包小包离去。我因为是从学生宿舍楼搬到教师宿舍楼,所以和其他同学不一样,我的离开像蚂蚁搬家一样,每次带一点东西,渐渐地离开那个待了四年的宿舍。

那时候,我们还在宿舍里做了一个挂历,在毕业前的一个月贴在门背后,宿舍成员每天轮流在上面写一段话。我们宿舍里的六个人,在那个挂历上记录下了最后一个月的心情,比如:“今天最后一天考口语,我好紧张。”“苗,今晚一起睡。”……可惜的是,后来这个挂历下落不明了,肯定没丢,可就是想不起来是谁最后收的、收到哪里去了,这样的一份记忆,就真的存在于记忆里了。

也许青春就是这个样子,记住一些,忘掉一些,保留一些,丢掉一些,但所有最珍贵的,一直会在心里。就像那个挂历,不知道在哪个角落,但毕业那年的心情,一直被放在心里随时够得到的地方。

三十岁的时候,毕业已经很多年,我还保留着之前留下来的一个习惯——不爱讲心事。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在北京过,娜娜他们几个朋友赖在我家,他们在谈心事,我靠在沙发上昏昏欲睡。一个朋友指着我说,炅炅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爱交流。是的,其实我是不会交流。我可以和大家一起K歌、一起看电影、一起玩乐,但是对聊天我常常提不起精神来,我是真的不擅长讲自己的心情。

这可能跟大学的生活有关。虽然我和同学们的关系很好,他们一直保护我、纵容我,但是回想起来我和他们实际交流、相处的机会还是很少。我在央视做少儿节目时的状态他们几乎是不了解的,我也不是那种主动将人生所有细节跟别人分享的人。我会参与宿舍的卧谈会,他们的话题我可以非常开心地参与,我也偶尔会讲一部分自己的事情,但也有不少事情没法和他们分享。在央视做节目时,节目组的同事对我很关心照顾,但他们同样不会了解我在学校的部分。而和最亲近的父母,我们之间是什么都可以分享的,但他们远在千里之外,打电话或者偶尔见面团聚时,我也不会特别提起心事。我本是一个报喜不报忧的人,即使再累,我也不可能立刻打个电话跟妈妈讲我特别累,通常在妈妈问起我好不好的时候说一句“我很好”。

关于何炅的励志故事3:

青春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常常用各种方式去试图诠释青春,电影《栀子花开》也在试图找到一个不同的角度表达青春。

十年前,三十岁的我攒足了劲儿要实现梦想,要当新人,发唱片。当时《栀子花开》并不算主打,公司也没有打算拍摄MV,没想到作为前导预热曲一推出就获得了好评,我们几个朋友都觉得这首歌很好,没有MV还挺可惜的,于是王硕主动说,交给我吧,我找我的朋友免费给你拍。

王硕是我多年的朋友和同事,也是当时湖南最好的综艺栏目制作人。他担当起导演和制片人的角色,从摄像、灯光、器材、制片、服装、化妆、发型等,全是他一手组队。

至于MV 的演员们,也是飞快地从帅哥美女朋友里选出来的:女主角李晟当时还是学生,男主角是同行里帅气与诙谐并重的彭宇,外形出众的新生代“嫩模”海鸥,年轻代导演群中颜值相当高的蜗牛。

拍摄期间,除了给工作人员吃盒饭花了钱之外,各种器材都是别人免费赞助的。工作人员,从制片到演员,也几乎是友情参与。这个MV 的拍摄几乎是零成本,但我们还是很好地完成了全部工作。MV 播出后,效果很好,流传很广。

那次的拍摄对我们影响很大。一群人不为钱、不为名一起做一件有梦想的事情,这种感觉真的太爽了。以至于三年后,我们原班人马又集合起来拍了续集《那段岁月》,记录了《栀子花开》几位演员几年后的成长。

那个时候我们说,应该十年以后再拍一集,把青春继续记录下去。这番话王硕和彭宇可能比我更上心。其实,之后的这些年他们一直在筹备《栀子花开》的衍生剧,不过彼时青春题材并不热门,现在机缘好像成熟了,于是他们约我开会,正式探讨拍电影的可能性。

我提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要拍?”“怎么拍?”“拍什么?”“谁来拍?”大家讨论发现,《栀子花开》这首奇怪的小曲历经十年,每一年都像是一首新歌被新一届的毕业生所喜欢,好像也并没有折旧。我主持《快乐大本营》十几年,在大家心中似乎也是一种快乐和青春的定格;再发散开去,发现不止是我,其实,时间虽然可以改变一些什么,但是每个人身上总有些美好和梦想会坚持下来,这也成为区别我们和别人的最大不同。大家热血沸腾地确定了电影的走向和立意,也达成了绝不和之前成功的作品相似的共识,同时提出“不怀旧,正青春”的口号。这个角度让我们兴奋不已,我们决定开始行动。

那时候我原本想的是,我们慢慢弄呗。没想到开完会第二个星期,他们说已经找了九个年轻的编剧来北京写剧本了。再过一个礼拜,王硕、彭宇告诉我说他们拿出了故事的初稿。三周之后,第一版第一稿的剧本就出来了。虽然那一版在改了六遍之后还是被我们废掉,换了一个新的故事,但是那时大家的干劲和热情,直接燃起了我对拍电影的热情。

很快,投资到位。

于是,拍电影这件事,从梦想慢慢变成了现实。

就像是一朵花的成长,迎风送雨,含苞待放,向空十年,终于迎来了它最美的绽放

电影讲述的是一群年轻人,不顾一切、傻乎乎地、热血地去完成一个梦想的过程。其实我拍这部电影,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最开始的时候,我对自己没有信心,但是我做到了。我记得在开拍之前,他们拿给我一本很厚的导演手册,要我把它啃完,我一边啃一边想,这太难了,我要能做到,那真是见鬼了。我还记得当时每天都要面对一万个决定,并且要立即做出判断,而当我好不容易做完决定,新的一万个决定又来了。我想,如果我的每一个决定都对的话,那真的见鬼了。

可是,我们还是做到了。我觉得我能做到,你也可以。

《栀子花开》想让你走出影院的时候,感叹青春可以从任何时候开始,不管你在哪个年纪都来得及,不必唏嘘当年,而是发现原来自己根本就还年轻,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青春,是做什么都来得及的感觉。手里握着青春,就感觉还有大把的时间、大把的资本可以挥洒。只要不轻易放弃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想要见的人、想要实现的梦想、想要赚的钱、想要去玩的地方……那一切就都来得及。

年轻的时候,有些事情我们必须要经历等待。但无论何时,无论是二十岁、三十岁,或者五十岁、六十岁,只要你心中仍有想去的地方、想要做的事,就不用在意此刻镜子中的你究竟有几条皱纹或者几根白发,立刻出发,一切都来得及。

当然,岁月里一定有很多事情是来不及的,比如伤痛的来袭、生命的逝去,这些外在的不可控因素,让我们无奈地深深感慨:来不及了。

那也是对的——人一定要有敬畏心、恐慌感,才会真正懂得,才会知道,哦,至少有更多的事情我还来得及,这是一个哲学的统一。如果你毫无敬畏、肆无忌惮,就算来得及,你也不懂珍惜,不会好好去对待。所以,在我们还有能量、有精力、有梦想去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一切都来得及。而那些不可控的来不及,恰恰让那些来得及的事情,更显珍贵。

我们从来都不会输给时间,我们只会输给自己。

那些岁月里的痛苦、等待、伤害、孤独,那些来不及,是我们抵抗脆弱和艰难的勇气来源,是要我们永远记得“来得及”的提醒,是青春送给我们的毕业纪念。

青春是什么?

青春就是输得起、看得开,青春就是去经历一切你未曾拥有却仍然向往的,青春就是再近的地方也要跑着去,青春就是在每一个当下,都能抬头,仰望星空,念念不忘自己的梦。

梦想一定要有的,万一见鬼了呢。

只要你坚持,实现梦想永远来得及。

猜你喜欢

精选图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