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巨洲美文网诗歌经典诗歌诗歌内容详情

描写夏天的诗句——《题稚川山水》

匿名 2023-03-14 21:13:05 553 下载本文

描写夏天的诗句——《题稚川山水》

《题稚川山水》原文

松下茅亭五月凉,

汀沙云树晚苍苍。

描写夏天的诗句——《题稚川山水》

行人无限秋风思,

隔水青山似故乡。

《题稚川山水》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字次公,金坛城西南窑村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祖父戴修誉,父亲戴昚用,都是终生隐居不仕的士人。戴叔伦年少时拜著名的学者萧颖士为师,他博闻强记,聪慧过人,“诸子百家过目不忘”,是萧门弟子中出类拔萃的学生。至德元载(756年)岁暮,为避永王兵乱,25岁的戴叔伦随亲族搭商船逃难到江西鄱阳。在

人生地疏的异乡,家计窘迫,于是他开始探寻仕途。 大历元年(766年),戴叔伦得到户部尚书充诸道盐铁使刘晏赏识,在其幕下任职。大历三年,由刘晏推荐,任湖南转运留后。此后,曾任涪州督赋、抚州刺史,以及广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他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是个出色的地方官吏。贞元五年(789年)四月,他上表辞官归隐,六月十三日在返乡途中客死清远峡(今四川成都北)。第二年返葬于金坛小南门外县城南郊。明万历46年(1618年),金坛知县张翰中为疏通城内漕河,将其墓地移至南郊高坡(今南门面粉厂南围墙前),并亲自题立“诗伯夜台”墓碑,即“大诗人之墓”的意思。

《题稚川山水》简介

山水诗向来多是对自然美的歌咏,但也有一些题咏山水的篇什,归趣并不在山水,而别有寄意。此诗即是一例。

从诗的内容可知,此篇当作于作者宦游途中。“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正写稚川山水,是行旅之中偶值的一番景色。这景色似乎寻常,然而,设身处地站在“五月”“行人”角度,就会发现它的佳处。试想,在仲夏的暑热中,经日跋涉后,向晚突然来到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江中汀洲,隔岸的青山,上与云平的树木,色调深沉怡目(“苍苍”),象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戴叔伦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转引自《司空表圣文集》卷三)这里的写景,着墨不多,有味外味,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确有“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意趣。

前二句写稚川山水予人一种美感,后二句则进一步,写出稚川山水给人一种特殊的感发。第三句的“秋风思”用晋人张翰故事。张翰被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秋风起,思吴中家乡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这里的“秋风思”代指乡情归思。它唤起人们对故乡一切熟悉亲爱的事物的深切忆念。“行人无限秋风思”,这一情感的爆发,其诱因非他,乃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

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方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这是颇具匠心的。由于感情的激动往往比理性的思索更迅速。人受外物感染,往往有不自知其所以然者,那原委往往颇费寻思。把“隔水青山似故乡”这一动人发现于末句点出,也就更近情理,也更耐人寻味。欧阳詹《蜀门与林蕴分路后屡有山川似闽中,因寄林蕴,蕴亦闽人也》一诗与此诗意近:“村步如延寿,川原似福平。无人相与识,独自故园情。”它一开篇就写出那个动人发现,韵味反浅。可见同样诗意,由于艺术处理不同,也会有高下之分的。

此诗的妙处不在于它写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发生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